家 风 楷 模
智勇双全真英雄
——华龙公传
华龙公,铜溪庙支族三房20世维派,光国公之子,1905年(乙巳年)4月生于东山镇包家仓村,1929年(己巳年)8月在攻打沙岗团防局战斗中壮烈牺牲,葬于昂头山茅屋岭上。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将遗骸安放在县烈士陵园,把《李华龙传》收录在《华容县志·人物》中。县博物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室也展览了他的事迹。
华龙公幼时家境贫寒,聪颖好学。从启蒙到入爨皆得塾师奖勉。后受新思想薰陶,不满社会腐败,并投笔从戎,1925年开始参加地下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他秘密串联共产党人熊同寿等组织除暴小组,将长期为害地方的土豪劣绅范克清除掉。1928年2月,中共华容县委根据贺龙指示,决定组织元宵暴动,任命他为暴动中队长。一天傍晚,他侦悉劣绅李斗南进村,便和战友朱海清两人前往捕捉,因李华龙的叔父李鸿钧却将李斗南藏进楼上棺木内,始搜未获,再捕又因李鸿钧掩护使李斗南逃脱。华龙公当场处决了认敌为友的叔父李鸿钧。3月17日,他同朱祖光率领10多名游击队员分别扮成扫墓、卖薪之人,混进石首县调关团防局,窥探敌情,黎明前将在桃花山滥杀无辜、百姓有切齿之恨的局长陈家典等,刀枪抵胸,迫其投降,缴获新枪28支。
同年5月,华龙公带领4名游击队到砖桥,半夜,翻墙钻进团防局,活捉团防兵12名,缴枪8支。不久,县游击大队改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师,设3个支队。他被师长方之中任命为第三支队支队长。6月,他率部以“麻雀战术”游击于华容、石首、江陵一带,三县之敌听说“双枪队长”李华龙来了,都吓得落魄丧胆,龟缩不出。9月,他以声东击西等奇袭战术,攻夺插旗、监利河港团防局,毙敌14人,缴枪8支。
1929年3月6日,华龙公赴江陵县沙岗,出席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并留鄂西游击队工作。6月,他任江陵游击纵队队长。7月初,他获知监利县团防局局长刘炳恒带队到江陵北区“清剿”,连夜赶往埋伏,一举打死打伤敌90余人,缴枪40余支。
是年8月,华龙公率游击纵队攻打沙岗中敌埋伏。他命令副队长领队后撤,独自一人双枪齐射,与敌血战,掩护部队撤退,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至今,东山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双枪队长李华龙,智勇双全真英雄,一枪一个准得很,吓得敌人不敢动!”
章林公传
章林公,字秋阳,号遂清,南山支族四房,薛分,22世,章派,文盛之子,生于清同治四年八月初六(1865年9月25日),曾任护三垸首士,卒于1930年,享年76岁,葬禹山镇(原南山乡)禹山东伏虎山。县采诗委员李撝琴于辛酉秋(1921)为其作传题诗,原载于1992年出版的《南山李氏家志》。现载转于后,以志不忘。
公字遂清,世居华容西乡。始业儒,亦未遂其志。自由道:“人身悻悻皆由命也”。于事善调理,居积田园广袤,栋宇辉煌,仆役杂罗烜赫一方焉。事亲孝,严律己,俭治家,耕者、读者各勤其业。待人忠厚和平,于地方事,一本良心持认公道,乡里尊信。故堤工、团务历年交推其。余族谊尤焉。初,族中主事者倡议修谱,然迭出知单数载无成。自后,族众议推公执族政,提倡续修,如是,公义不容辞。
英年捐躯为抗日
——占卿公传
占卿公,章华支族蒿台房20世,义派,1911年出生于天门县皂市镇马李村,与程和珍女士结婚,生二子,长佑生,次浔生。其子孙曾为公作《传》载原谱,本次续谱重新编写如次:
占卿公自幼习文练武,少怀壮志。为寻求真理,于1930年春参加红军赤卫队,同年加入贺龙、段德昌领导的红二军团,先后参加了攻占沔阳、石首、公安、华容等地的战斗。因作战骁勇,表现突出,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暴发后,1938年任国民革命第18路军上尉连长,参加了保卫上海、南昌、醴陵、长沙诸战役,并在易家岭、幕阜山、雪峰山等战役中,屡建殊功。
占卿公身材魁梧,勇猛过人,善短兵搏击。1942年5月,在长沙保卫战的幕阜山战斗中,手刃日军13名,受到嘉奖,并被送到黄埔军校深造。毕业后授上校军衔,编入抗战英雄方先觉任军长的第10军任团长。
1944年5月,日军为打通从中国东北直达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六万兵力强攻衡阳。占卿公所率之团,驻守衡阳外围阵地张家山。公身先士卒,与全团将士一道奋起反击,冒着日机狂轰滥炸,血战48天,后因弹尽粮绝,他和全团将士壮烈牺牲,时年33岁。
衡阳保卫战打死日军2.9万人,我军阵亡1.2万人,是抗战史和日本战史记载中**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是年8月12日,毛泽东发表社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中央国民政府授予衡阳“抗战纪念城”称号。1946年2月,蒋介石命预10师师长葛光才收集抗日将士忠骸安葬,占卿公的忠骨与张家山阵亡的3000多名将士,合葬于该山烈士公墓。蒋介石亲笔为纪念碑题字为“陆军第10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占卿公在民族抗战中为国捐躯,名垂青史,是我李氏家族之光荣与骄傲,为启迪后人,昭示子孙,特为传。
革命大潮中党的忠诚战士
——树人公传
树人公,名良知,号性斋,归本支族良派,必霖公之子。1897年7月2日出生于万庾镇字藏村,1946年3月16日病逝。
树人公历任石首县农民协会秘书,新四军所辖石、公、华县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湖北省汉川县县长等职。
树人公七岁入塾,后考入荆南中学和中华私立大学法政科。他青年时期参与马列主义学习和研究的群众团体,经常上街演讲,传播马列主义。毕业回乡后,正值农民运动蓬勃兴起。1926年11月,他被选为石首县农民协会秘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马日事变”,树人公被捕入狱,受尽酷刑,仍坚强不屈。1929年4月,红军首次攻占石首县城将他救出。此时他已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手足不能动弹。他伤未痊愈,1930年又出任石首县杨林寺区苏维埃政府秘书,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1932年10月,土地革命失败,树人公第二次被捕。他父亲被迫卖掉20亩田和一栋房子,重金保他出狱,他转入地下以教书为掩护,以家访的名义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并把借抓丁为名敲诈勒索的伪保长金长生告到县政府将其撤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树人公派人向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徐特立同志汇报工作,徐派联络员徐许来华容、南县、石首与他一起发动和领导群众抗日,建立了中共石首杨林寺党支部,他任党支部负责人和杨林寺联保主任。1940年秋,他协助中共石首县委书记张泽生开展党的活动,利用师生关系,感化了横堤乡乡长,让为我党往来干部安全通行提供保障。1943年冬,他以开明绅士的身份任石公华县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年底任主任。在石首县委的领导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4月,40多名日寇乘三艘汽艇在江北箢子口上岸后,大肆烧杀掳抢。他得知后,率第一联乡武装中队连夜摸掉了敌人的岗哨,歼敌30余名,缴枪30余支。1938年,他围歼了为害一方的土匪,活捉匪首杨春生、毛运铺,并将其处决。石首县新厂杨光汉充当汉奸,有30多人枪,妄图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即率抗日武装中队将其歼灭,击毙杨光汉。1944年4月,他派干女儿夏金二成功策反出身贫苦的伪军班长刘华,刘带伪军10人、步枪7支、机关枪1挺,向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投诚。
1945年9月,树人公调任豫西边区汉川县县长不久,国共内战开始,他将家人迁到万庾镇田铺村隐蔽。10月,他奉命参加中原突围,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被安排回家休养,终因病情恶化,经医治无效逝世。县人民政府于1980年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树人公一生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世人称颂,永世难忘!
华秾公传
华秾公,桥头支族二十一世石派,新友公三子,派名石渠,官印华,1904年4月26日生于东山镇仙鹅寺村,卒、葬不详。2000年出版的《桥头李氏族谱》载族贤作树公当年为其所作之传。现转载于后,以志不忘。
公名石渠,字华秾,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年)三月十一亥时生于石龙冲。少时家窘,敏而好学,具口辨而广胸襟,强记诵,而辞章豪放;广交游而乐于助人,是以师常奇之。1928年,公请缨,考入黄埔军校工兵科,毕业后,授安徽省宁国县县长。乃躬行仁政,爱民下士,约法规以制污吏,着青衣而察民情,故断讼以法,任人唯贤。由是市民乐业,盗贼潜形,连任两届,政绩显赫。1937年任国民革命抗日挺进军第1支队参谋长,1942年任该队司令员。公躬行俭素,常与士卒谈心,号令严明,故多具战功。1945年,任交警总局第4总队队长,授衔少将。1948年任交警总队长,晋级中将。公业职躬俭,礼贤下士,喜交贫贱,常济助小本经纪者。一日见士卒坐于茶坊,乃责之曰:“士卒久坐,民则畏之,畏则弗去,其奈茶坊生计何?”逮国共分争,共方窥将军秉正义之心,故派乡友、族亲嘉炎公等说之,公终因左右挟持而却之。惜乎哉误矣!公虽秉赤诚之心,忧国爱民,然生不逢时,以遇非主,奈何忘国计民生之大局,守个人恩遇之小义,且不惜乎!
汉珍公传
汉珍公,又名良台,益阳支族华林房16世,良派,盛其公之三子。生于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年十二月二十八),殁于壬辰年(1952)五月初二,享年79岁,葬于县河口。
清光绪年间,汉珍公因灾害随父盛其公举家迁至县花甲湖垸县河口(现县新河乡双堤村)定居,并与熊氏(1872~1938)结为夫妻,租种当地潘姓土地,经多年劳作奋斗,在南县、华容两地购置土地四处共200余亩,房屋家产渐丰。解放后,因土地改革划为地主,土地收归集体,部分财产充公。
汉珍公一生勤勉俭朴,为人厚道,乐善好施,遂成家风,集福一身,荫及后人。现儿孙满堂,福禄绵绵,子孙后代79人,其中子4人、女3人,孙10人、孙女9人,曾孙14人、曾孙女12人,玄孙9人、玄孙女12人,来孙5人。
众后辈受长辈言传身教,素质高,修养好,人才辈出。其四子世奇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二十六,殁于癸酉年四月初一(1994年5月11日),寿86岁,先后娶两房妻室,育子6人、女3人,1938年前教书为业,后投笔从戎,离家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参军入伍,随即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深造,毕业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功**,升任兵团参谋长(正师职)。解放后,转业到北京前门银行任副行长。其曾孙历民公,大学,现任中国文史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副厅级)。曾孙李智,1980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先后考入桂林陆军学院、国防大学深造,获军事学硕士学位,并在主力作战部队、驻港部队、省军区系统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现任湖北宜昌军分区政委(正师职)。曾孙新权公,由知青考上大学,分配到国家测绘局工作,现任该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正厅级干部)。曾孙岳保公从农民任村支部书记,经过多年努力,升至副县级。玄孙女桂华,现任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主任医师。如今,他的后辈中有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14人,获大学以上文凭的有34人,遍布北京、上海、湖北、广州、深圳、岳阳、华容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