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__源流篇__龙门支族源流考...............148

龙门支族

我族一世祖迪中公遭明末之乱,客游江湖。清顺治十年(1653)前后避居湖北监利县周老嘴。二世祖仁吉公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只身迁往容城南蔡家垸落籍,垦荒种植,勤耕苦作。在不长的时期内,置田800亩,致使家道殷富。一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能创如此家业,当时所付出的劳动代价,是可想而知的。三世祖兄弟四人即应举、应揆、应杰、应麟继承遗产,人均约200亩,生活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至乾隆中期经济上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从老谱记载资料分析,三世祖除应杰公仍居原地,家业较为兴隆之外,其余三人,均出现了衰颓迹象。四世祖兄弟10人,无嗣失传的七人,有嗣的仅寿光、寿贵、寿菖三人,也就是以后分为三房的由来。老谱载应举只有一子,名寿元。23岁时生子其明,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即46岁时去世。其明也无嗣,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偕妻吴氏迁徙上山。从此不知去向,故此失考。

应揆有两子,次子寿华生卒不详,估计早夭。长子寿允生于雍正十年(1732),至乾隆43年(1778),也就是他46岁时,举家离乡别境,迁往澧州焦市,三年后去世。长子其滂15岁,次子其潭四岁。杨氏孺人孤儿寡母,远托异地,可以想见其生计维艰,其滂卒于澧州。其潭在澧州住了63年后,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携子德苍复归华容。10年后去世。从德苍与妻子刘孺人年龄分析,男大女17岁。道光二十一年刘氏才14岁,可见是回华容之后娶的。刘氏生子克英。克英终生未娶,因此断嗣。上述不难看出。他们由澧州迁回华容时,家道衰落,人财两空。

应麟公有两子:寿菖、寿庆。寿菖、寿庆各生一子。寿庆子其高,50岁去世,终身未娶。寿菖公子其春。其春公生有两子:德胜、德璜。德胜41岁去世,未娶。德璜有两子:克炯、克安。于清咸丰初年,德璜公去世。由于生计所迫,何氏孺人携子迁往九都垦荒,勤耕苦作,后家境稍有中兴。民国3年,九都划归南县,后很少联系。这次续修族谱,三次实地查访,才找到下落,已登记入谱。

我族之所以生存繁衍,有赖于应杰公。他世居蔡家垸,知书识礼,恪守旧业,处世忠厚,治家严谨。生有五子(其中有三子无嗣),次子寿光、四子寿贵。寿光、寿贵各生五子。当时可谓家道殷富,儿孙满堂。

据老谱记载,二世祖来华容之后,原落籍地址为蔡家垸老台子旁的乌龟山(后改称乌龟坟山)。应杰公除继承祖业外,在蔡家垸置了大量田产,后又在大兴垸垦了一片荒地。至光绪初年,上五房(即长房)寿光公后裔迁至大兴垸定居,修了一幢大厦名长台子。下五房(二房)寿贵公后裔亦从乌龟山迁至现在的老台子,建筑了大厦,是后来有名的布衣家风旧址。可惜民国33年被日寇烧毁。

由于人丁发展,蔡家垸难以容纳,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后人陆续外迁。长房其材后裔迁往大兴垸及朱家拐。其彬后裔一部分迁往九都。二房其瑞后裔迁至沙口花甲垸。其柏后裔迁至野猫窖、注滋口。其杰后裔迁至兔湖垸,还置了大量的田产。应杰公后裔在五、六世时是鼎盛时期,真可谓良田万亩,大厦千间,兴旺发达,红极一时。

好景不长,至道光以后,就由盛转衰,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长房其相、其材,二房其珍后人将所有家产变卖殆尽。到清光绪末年,其他各分家业,亦相继败落。许多由过来的殷室富户沦为身无立足之地而乞哀告怜。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乃是上述出生富有之家的子弟,从小娇生惯养,书不读,工不做,田不种,业不就,游手好闲,沾染恶习:嫖、赌、吸鸦片。有的将好端端的一个产业丧失殆尽,一世未搞上头就沦为破落户。德丰公在咸丰二年(1852)手著家规中尖锐指出:败家之事,鸦片烟第一,嫖、赌次之,此三大蠹也。聪明人反蹈之者,末之败后之难堪耳。可惜后人没有遵守。

                                                                       10代孙章瑞敬撰

                                                                       1991年(辛未)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