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__源流篇__南山支族源流考...............144

南山支族

中华姓氏数万计,唯我李氏排第一。陇西李氏为李氏支系中**一支。追根溯源,华容李氏均系陇西李氏后裔。

从远古华夏至商朝末年,形成李姓之后,人口发展迅速,英才辈出,先后由李姓建立的有10个朝代,还有其他称王称帝者,共出了58个皇帝。由于他们子孙发达,加上赐姓和归附李姓氏族人丁,发展成为了中华第一大姓。自先秦以来,特别是唐以后,由于战乱、任官、避灾祸等原因,发达的陇西李氏宗人大量外迁,主要是由北向南迁徙。其中王侯将相先后有李孝恭、李靖、李勣、李光弼、李晟等徙居金陵,其子孙繁衍生息于江西等地。

南山支族来华一世祖明远公,字臣汤,祖居江西萍乡与湖南交界处的醴陵县东冲铺(今醴陵市板杉乡流碧桥村白石垅组),南宋咸淳元年(1265),因避兵祸至县内,落籍禹山寺镇夏家庙,创业李城台和南圻嘴,至今绵延30代。本次续谱,我、春恒公赴醴陵东冲铺寻根,已寻到东冲铺李氏后裔,当地称北城李氏,近2万人丁。据北城李姓后裔伯年、国龙二公介绍,相传其基祖自江西迁往醴陵,后又由醴陵迁往江西。约200年后,为守祖业,又由江西返回醴陵东冲铺,与来华始祖明远公同出一处。然而,有史记载,华容最早谱载资料为1265年,比醴陵北城李氏最早资料所载1297年,早32年。由于无资可查,明远公之兄弟辈与先辈世系关系已无可考究。

南山李氏,旧称竹林李氏因明远公来华落籍夏家庙住宅栽竹而得名,称竹林李。禹山镇夏家庙300米处,仍有竹林屋场只是时过境迁,居住者已非李姓人家。夏家庙为禹山山脉,位于县城之南,俗称南山李氏繁衍生息于南山一带,近百年来始称南山李氏。至六世时(玉派),有一支人丁发展迅速,并以聚居地章华镇五里牌为中心,另建宗祠,至16世时,另立派语,与南山李氏分开,称五里牌李氏。其谱载五世祖士纶公及琳、球、琅三子与南山谱载相同。五里牌支之先祖亦葬南山禹山,经九修谱查阅史料,两支同出一脉,实为一支,证实无误。另外,南山支族于10世“湖广填四川”时,从纪、从慧、从际、从性、从律、从韶、从书七兄弟举家迁往四川,约500年与华容本宗失去联系,且无法追寻。

南山李氏,现有五房21人丁分布在华容县境内及周边县市,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域有:砖桥、塔市驿、章华镇、治河渡、十里铺、南竹、全福堂、监利上车镇、朱河镇、石首高基庙、南县华阁、明山头钱粮湖镇、岳阳楼区等地,人口4000人。

                           南山支族26世孙春国撰

                                                              丙申年(2016)孟春

   

   

南山五里牌支族同根共源考

南山支族与五里牌支族李氏同出一脉,但由于历史资料未能完整表述,故孰先孰后,孰主孰从,孰准孰误,众说纷纭。经反复查阅两支族老谱,核对历史事实,结论如下:

一、两支族实属一脉

1、两支族先祖中,有两代人名字基本吻合。南山支族五世祖士纶公与五里牌支族三世祖(加始迁祖南亭公实为四世祖)仕纶公名字基本相同。南山支族士纶公之子即六世祖琳、琅、球公,与五里牌支族仕纶公之子即四世祖(实五世祖)琳、琅公同。

2、重要人物传略内容完全吻合。《南山支族谱》记载:六世祖琳公,字振玉,明永乐四年(丙戌年,1405年)进士,任广西道御史,葬禹山牛皮岭。《五里牌支族谱》记载的上述内容与之相同。

3、五里牌支族1995年应美公撰《源流考》载:“五里牌李氏原与南山李氏同为一源。后我五里牌李氏与南山李氏从安邦、安国始分而立之,各立派语。”此载与南山支族派语分立时代完全吻合。

4、两支族老谱所载先祖葬地均在禹山附近。五里牌支族先祖葬地大都在禹山一带,仕纶公葬地南山牛皮塌。南山支族一世祖葬地在禹山之西北夏家庙。

5、五里牌支族与南山支族分立之前,沿用派语有一致之处,如南山支族派语“士”之后为“玉”,五里牌支族安国公之孙为“士”,“士”之后为“玉”,并有环玉、振玉、徽玉、良玉公名等记载。而且,两支族中同辈者名字多有用“玉”为偏旁者。

6、南山支族与五里牌支族人丁发展速度基本相同。南山支族至今已绵延至29代,五里牌支族已发展到27代(实为28代),二者发展速度基本吻合。

二、两支族原谱不同之处,或有原因

1、南山支族原谱载士纶公有三子:琳、球、琅。五里牌支族原谱载仕纶公有四子:琳、琅、珠、琛。形成此种差别的原因,或为一夫多妻所致,如南山支族谱载:琳、球、琅三子分别为尹、苏、黄三氏所生,或为修谱时之笔误,如“球”和“珠”很相似。

2、五里牌支族谱载:“邦居东山,国迁南山,故有东南之分。五里牌一世祖安国公……”。南山支族谱载无“安邦”、“安国”名字,而其他一致。因为当时正处分立之际,南山支族谱无此二公名字,属正常现象。五里牌支族之后裔为安国公之孙仕纶公之后裔,南山支族之后裔亦为士纶公之后裔。

3、两支族原谱中个别字有区别,应属笔误。如“牛皮塌”与“牛皮岭”,应为一地的两种称呼;南山支族谱载“士纶”,五里牌支族谱载“仕纶”(1995年五里牌支族谱载也是“士纶”),应为笔误,实为一人。

以上虽有少许不同记载,不影响两支族同出自一脉之推断。至于士纶(仕纶)公之后裔因何分离、建祠修谱、自立派语,无须深究。

综上所述,南山支族和五里牌支族,同根共源,实属一脉,老谱所载,有根有据。

                                                      考证人:南山支族:兴乐春国

                                                             五里牌支族:佳荣大钊

                                                             2015121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