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__源流篇__高李支族源流考...............142

高李支族

华容高李支系先祖居住地在江西省丰城市(原名丰城县)段潭乡(原名正信乡)湖茫村,称湖茫李氏,称该村为李氏故里

华容高李支族源于丰城湖茫,湖茫李氏先祖为唐朝曹王李明(李世民第14子),曹王先祖为利贞,利贞先祖为少,少源于陇西。

湖茫李氏拜胜祖为始祖,从胜祖起至正止共15世,即胜——玠————————仲速——君佐——————彭年——唐瑞——次珏——晦可————(丰城湖茫家谱名正传)。

据有关资料记载,第四世祖从公为湖茫开基之祖,从公生三子:名珪、琮、珝。从此为三房,称一祖三宗,各自建有家庙。华容高李支族属琮祖直系后裔,第15世权正生四子,名功元、功盛、功谦、功达(丰城湖茫家谱记载正传只生一子名茂德)。

明洪武十七年(1384),正和长子功元相继逝世。同年,功盛(其长子全志留居丰城老家守墓)、功谦、功达和功元长子全丰一起迁居华容县城。若干年后,兴修家谱,定派分房,并规定正为华容一世祖,其四子分为四房,即:长房功元、二房功盛、三房功谦、四房功达。

明嘉靖年间(15221546),二房功盛长子全志(留居丰城)的第代孙启信(字瑞芳,孝实之子)在南昌府中举,大约于1526年至1530年之间在华容任县令,以后又任奉天府通判等职,退休后,见华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又有很多族亲在此地居住,于是,他又把丰城老家的一部分族亲迁到华容。从此,华容高李支族人丁繁衍速度开始加快。

至明中后期,华容高李支族四房后裔数量骤增,县城的生活物资已满足不了需求。所以,高李支族祖先开始陆续迁出县城,寻找更好的居地。长房后裔迁往南山、终南等地艰苦创业;二房后裔除少数留居县城外,其他的迁往胜峰、东山、治河渡等地开荒打草;三房后裔迁往墨山铺、塔市驿四屋场和李家台子开创基业;四房后裔迁往插旗、南山等地开垦田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高李支族四房又有少部分后裔陆续外迁,有的迁往本省南县、沅江市、汉寿县、邵阳县地;有的迁往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县、监利县等地;有的迁往四川省华县等地;有的已移居海外。

高李支族后裔先后修谱七次,修建祠堂两次后又修享堂一座。第一次于1753年左右,地址在华容状元街,名章华李氏宗祠,后毁于年久失修;第二次于1888年左右,地址在分路口烟村高庙山下,名高李宗祠,后毁于1944年日本兵燹,这两次都是四房共建。1851~1875年期间,三房二系后裔在塔市驿四屋场柿园山下兴建了一座享堂,后毁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

700来高李支族脉络清晰,源流纯正,人丁兴旺发达,人才层出不穷,目前亲人数4000人人生活美满,家家幸福安康。在当今社会改革的大潮中,高李支族宗亲正迎风搏浪,奋勇前进。

高李支族第20代孙:凡城敬撰

2015818

   

   

高李铜溪庙支族同宗共祖考

本次陇西堂华容李氏联宗合族,查阅老谱,得知:

华容李氏大部分从江西迁入,只是各支迁入时间有先有后。经年久远,桑海变迁,故支系繁多,堂号密集,然考其公,脉源相者多矣。其中铜溪庙和高李两支族,上索至唐末源自李胜之孙李孜。

据江西省丰城市(原丰城县)段潭乡(原正乡)湖茫村原谱载:自明传至第13胜,居江西丰城县一小山村,邻湖水势浩荡,如遇大雨滂沱,烟波浩淼,迷茫一片。因此,将村取名“湖茫村”至今。胜之孙孜居此生三子:熙、从、贵。三公后裔各建祠成宗修谱立派,老谱统称:丰城湖茫李氏。其后裔奔散迁徙,星罗棋布到达湘、鄂两省落籍者亦不在少数。

2015铜溪庙支族从湖茫李氏获得的族谱载:胜公曾孙孜长子熙公第六子瑀之子隆四公约后唐末宋初为避战乱由江西湖茫迁湖南岳州府临湘县定居,其后裔于明永乐七年(1409)迁县内,为铜溪庙支族先祖。

高李支族曾于2014年组团至江西湖茫寻根问祖,获得湖茫李氏源启世系图即胜——玠——孜——从——琮等,是高李支族先祖。由此而得知,从公是孜公第二子,与孜公长子熙公乃是同胞兄弟。

综上所述,胜公及其子、孙乃是铜溪庙支族与高李支族之公两支族先祖几经转徙从江西湖茫迁县内定居达600余年实属一脉同源,今因合族方殊途同归。

                                                      考证人:高李支族春光、凤林

                                                                 铜溪庙支族明奉、旭念

                                                                  201512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