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一家》第19期

陇西一家19.jpg

支族族长主编会议召开

陇西一家(19)-1.jpg

支族族长支族谱主编会议与会人员

前排左起:必炎 运洲 东汉 凤鸣 碧炎 曙光 岳保 元球 松平 金声 明奉

中排左起:欧阳 春梅 良汉 凤舞 贻清 先美 凡新 惊山 开明 朝阳 绍民

李静 凤林 旭念 凡城

后排左起:楚红 继平 朝辉 丰年 大钊 开国 炳桃 孝俭 楚才 春阳 学燕


1114,在西街居委会召开支族族长、支族谱主编会议。支族族长、支族谱主编,新海、东见公和总谱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凤鸣公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由总谱编辑起草总族理事会研究通过的《合族套辈方案》、《新续派语方案》,由支族族长、支族谱主编从两轮海选、9副新续派语评选出5副中,评出了3副新续派语。春阳公作了续谱和筹备12月上旬召开第二次理事会议工作的汇报,岳保公作了建祠选址工作汇报。碧炎公着重就建祠工作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步骤作了建设性的讲话。(清闲居撰)

建祠选址顺利推进

1029日、112日,总族建祠办连续两次对六个点进行了再次考察,舍弃了蔡家湖和南山李家大屋场,确定了仙鹅寺、麻李港、星火桃园、华容人家四处。同时对三处(华容人家除外)进行了工程测量,画出了地形图。117日,建祠领导小组在西街居委会二楼召开了专题会议。理事长碧炎公,副理事长凤鸣、李维、春阳公等出席会议,听取了岳保、凡新建祠选址汇报。

1114日在西街居委会五楼召开了各支族族长、支族主编工作会议,会上由岳保公再次汇报了选址工作情况碧炎公对建祠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一是要重视建祠意义。总祠建设非常重要,是我们李姓的地标和形象,影响比修谱更宽广、更深远二是要明确指导思想要看当代,想后代干今天,把总祠建成有传统特色,顺应时代发展,非常吸引人的文化磁场。三是要稳定步推进。具体步骤是提出建祠的理论设计方案,据此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再将两项方案用电话或上门征求已涌现出来的有捐资意向的老板们的意见,找一个或多个合适的人担负建设总祠的任务。凡新

湖南宗亲联谊会成立

继广东、广西、岳阳宗亲联谊会成立之后,首届湖南宗亲联谊会于1018日在长沙中天蓝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召开。宗亲代表海斌、文彬、凡奇、李末、卫平、先武、新年、益进、近水、章云、李卷、良昌公和总族碧炎、凤鸣、春阳、善汉、松平、东汉、孝俭公参加了会议。跃龙、良忠、文武、劲风公等因差在外缺席。

会议由凤鸣公主持,海斌公致欢迎词,春阳公汇报合族续谱概况,碧炎公作会议总结。会议通过民主协商,选举了由总族建议的联谊会组织机构成员。跃龙公任名誉会长,海斌公任会长,文彬公任常务副会长,凡奇、李末、益进、卫平公任副会长,李末兼任秘书长,近水公任副秘书长。

会上,与会长沙宗亲感慨万千,激情澎湃,畅所欲言。李刚从甘肃回长沙。他说:“该省的四大文化体系中,李氏文化体系居敦煌、伏、宗教三大文化体系之先。华容李氏合族本身是一种文化事业平台,也是族亲交流和奉献慈善的平台。大家都要尽力打造和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任省卫计委家庭发展处处长的凡奇公深有体会地说:“卫计增设家庭发展处,不无与家

陇西一家(19)-2.jpg

前排左起:孝俭 李末 松平 近水 海斌 碧炎 凤鸣 先武 凡奇

后排左起:新年 李卷 益进 善汉 良昌 卫平 东汉 章云 春阳


族之联系;十八届五中全会可能放开‘二孩’政策,昭示国家也希望添丁兴国。于公于族我愿尽**努力为合族出力。”先武公发言中建议:“建祠好坏标准不在大小,而在文化水准之高低和建筑风格之特异。因此,建祠要从长计议,科学规划。”他说,他为党国效忠不少,快退休了,该为族亲服点务了。副主任医师李卷公说:“从医学角度讲,我们都是有基因关系的,是一家人。”卫平、益进、良昌、新年、近水、章云公先后发言,一致感谢合族工作人员的付出。认为自己根在华容,要为合族工作的续谱、建祠、助困奖学出钱出力

海斌公最后就职表态:“大家的事希望大家献计献策。湖南联谊会活动经费由他全部负责。”碧炎公祝贺在长沙产生了一个血缘共同体,钦佩长沙宗亲代表的精神境界,祝各位宗亲今后充分借助湖南宗亲联谊会这个平台,互相借力给力。(清闲居


华容李氏合族套辈方案

       套辈是我们华容李氏合族的核心工作。本方案收我县徐氏套辈经验,根据总族编辑部的初案,经总族理事会研究,提请各支族族长、支族谱主编讨论。

1、套辈份两步走:第一步完成有关支族的套辈,包括桥头支族与范家岭支,益阳支族与荆围塘支,长湘、监利、天门各支族内部的套辈。各支族套辈办法参照本决议,结合各自实际,自行决定。第二步实行14个支族的套辈。

2、以各支族男女丁总数为基数,统计出其辈数。原则上以各支族辈数中居中的那一辈为套辈基准辈。

3、各支族的套辈基准辈视下列情况进行微调:

180岁以上的族亲,即1935年(乙亥年)及其以前出生的不作套辈的人数;

2)两头辈份人丁在四人以下的省去不计辈数。

3)对有效辈数为偶数的支族,选其中间两辈中人多的一辈(即旺辈)为套辈基准辈;

4)辈数少的支族的套辈基准辈适当下移。与辈数多支族比较而言,大致少2~3辈的支族下移一辈,少4~5辈的下移二辈,少6~7辈的下移三辈。

4、各支族套辈基准辈为合族后的同一辈份,之上和之下的辈份顺延相对。

                                    20151114

华容李氏新续派语方案

经华容李氏理事会研究,提请各支族族长、支族谱主编会议讨论。

一、华容李氏合族后选用统一派语,从套辈基准辈前后启用。派语主要用于各支族间套辈,亦可用于族亲取名。支族或原支系的派语仍可用于支族或原支系内部论辈和族亲取名。

二、派语原则上要求按五言律诗规则编选,也可用四言诗,要求便于取名、内涵深刻,符合格律要求。

三、派语初审程序及方法:①各支族编选40字以上的派,于20151010日前交总谱编辑部评选,过期未交视同放弃。②由总谱编辑部全体成员按派的上述三方面要求分别计分,优选前七副;③请县诗词协会专家按上述三方面分别计分,从前七副中优选前五副。④由支族长、支族谱主编从前五副中,以支族为单位投票优选前三副。⑤由理事会全体理事投票,从前三副中评出**派语。⑥总谱编辑部最后对优选的派语进行润色定稿。

4、支族报送的在用派语,已使用的派语不能超过十字,否则不选用。

   20151114

续谱进度比比看

20151114                               总谱编辑部供稿

支族

入谱人物编纂进度表

交世系修改稿

%

序言

完成

(篇)

总任务

(篇)

已完成

(篇)

后段任务

尚欠简介

(篇)

重点对象

桥头

16

13

3

必胜华清

85

1

归本

15

6

9

浩然锦涛

100


百官

12

3

9

碧炎新海东见

隆文海斌东汉

/


铜溪庙

14

13

1

李末

/

2

五里牌

5

3

2

大兴

100

3

南山

8

7

1


100

3

高李

12

11

1

智雄

100

2

龙门

6

3

3

湘忠云国

100

3

时家圻

5

1

4


100


塔市驿

5


5

运洲

95

1

益阳

13

7

6

李频莉红光汉

100


监利

7

2

5

旭光必文

95


长湘

7

5

2

建兵

95


天门

7

6

1

李霞

100

2

合计

132

80

52

20

/

8支族









稿

《岳阳日报》将开展《记住乡愁》系列报道,每次一版。内容为“关注村落状态,讲述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祖训,寻找传统文化。”欢迎直接投稿或推荐由该社记者采访。


联宗合族源流考

(修改稿)

(此考开头叙述了姓氏起源、发展,陇西李氏发展、南迁史。因限于篇幅,从略。)

陇西堂华容李氏联宗合族的共14个支族:桥头、归本、百官、铜溪庙、五里牌、南山、高李、龙门、时家圻、塔市驿、益阳、长湘、监利、章华,上谱的男丁、女士配偶47000人。早期迁入的支族大多卜居于我县东、南、中、西部的高爽之地,如聚居于东山的有桥头、归本、铜溪庙、百官、高李、塔市驿支族;聚居于南山的有南山支族;聚居于中西部的有五里牌、龙门、时家圻、章华支族。清末、民国初迁入我县的益阳、长湘、监利支族大多聚居于西南部肥沃的广大洞庭湖平原。

各支族堂号一部分以祖祠所在地命名,如桥头、南山、五里牌、时家圻、塔市驿。其余以意命名。如,归本支族是以万物回归本源即桥头为义项而定;百官支族从宋、元、明仕途科第中曾有97位进士并入仕为官故谓;铜溪庙支族的先祖之名铜溪;高李因居三李姓宗祠最高处故名;章华台(原天门)支族以多居县内称呼。龙门支族以登龙门典故定名;益阳、监利、长湘支族其堂号以迁出地即祖祠所在地敬称。

根据各支族老谱记载,华容李氏14个支族迁入县内的时间先后有别。桥头支族《源流考》记载:唐贞观年间(627~649)有自号江湖散人隐居我县石龙山即仙鹅寺者为其祖先。2002年在石龙山发现其先祖伯高(1129~1258)公及其《墓志铭》。《铭》文记载伯高公岳阳人士,从平江迁入县内石龙冲。老谱还载二世祖正伯公生于元大德八年(1304),元至顺进士,任云南廉访使,元末谢士归里,复迁东山镇仙鹅寺,并于港中立桥,该支族始称桥头李氏,原祠建于仙鹅寺。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共11000余人。

归本支族一世祖天福、天宾、天贵三公是桥头支族第八代孙(归本支族谱载其为七代孙)。大约于明中叶天福公携同远房兄弟天宾、天贵二公离开石龙山桥头支族,迁往今湖北石首桃花山镇王李厂村立族建祠,冠名归本堂。至今该支族老谱堂名和族亲家神位多以桥头李氏冠名,共有族丁及其配偶13000人,多分布于石、华两地,其中祖籍及居住在县内的这次合入华容李氏的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共3000余人。今分迁南县九都山、石首市调关镇北垭口和洪山头、塔市驿、插旗官山等地。随着人丁增加,又分别迁往县内其他地方。

铜溪庙支族原籍江西丰城县湖茫村。江西始祖胜公,生于唐代。六世祖隆四公从湖茫村迁临湘县王禾里(今桃林镇)。今该支族谱载:一世祖潮仪公,字文贵,任临湘县学谕。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迁巴陵府城东七都分水坳(今岳阳市梅溪桥一带)。其后裔于永乐七年(1409)迁居县内倒马岩咀(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下纸棚湾,建国前属我县管辖),传至五世芳(1461~1531)公,字铜溪,因屡立战功,授岳州卫指挥同知,诰封怀远将军。原宗祠建于庙山嘴。清雍正十年(1732)迁建于昂头山东麓院子屋场,并另建铜溪庙。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共6000余人。

高李支族一世祖权正,字守中(江西称正传,字公授),同样来自江西丰城市段潭乡(原名正信乡)湖茫村,与铜溪庙支族同属一脉,且与其可套辈份。迁华始祖功盛、功谦、功达、功元长子全丰及其眷属,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迁居县城南门。权正之六代孙启信于嘉靖(1526~1530)任本县县令,公素慕本地人杰地灵,又见有很多族亲在本地居住,亦生留意。退休后他便将江西丰城部分族亲迁到县内定居。第一次(1753)建祠于县城内状元街,名章华李氏宗祠;第二次(1888)建祠于墨山烟墩村高庙之下。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4000余人。

南山支族一世祖明远公,字臣汤,自南宋咸淳元年(1265)因避战祸,从我省醴陵市板杉乡流碧桥村东通铺(当地称东冲铺)迁县内终南山夏家庙落籍,创业李城台、长圻咀、李家垱三所基产。始居南山乡南竹村,并于清末建祠于此。还有一部分族亲迁往监利县上车湾、朱河,石首市高基庙,南县华阁君山区等地。传至五世另有一支迁县城北五里牌(今胜峰乡境内)另立派语,修祖庙,称五里牌支族。至今已传至第29世。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共3000余人。

五里牌支族一世祖士纶公,号维扬,原与南山支族同为一源,清嘉庆时从五世祖士纶公起从南山支族脱离,迁至五里牌(今李家湖北,胜峰乡十里铺村境内)自立派语,另建宗祠,至今已200多年。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共5000人。

百官支族一世祖仁用公生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原籍今山东省昌邑县八角井。宝庆三年(1226),因年轻时贤才超群,被朝廷招募入仕,派往湖北荆州府总管财赋。公遂落籍于石首市东岳山之麓八仙洞旁。建祠于高基庙刘田岗,最初堂号为大兴堂,亦称大仙堂。因宋、元、明有97人为朝廷命官,至明朝即更名为百官堂。后迁华邑族亲又陆续另立分祠金牛堰白竹寺麻李港,共六份37支。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近6000人。

龙门支族系汉膺之后裔。一世祖迪中公,原籍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迪中公遭明末清人南进战乱之难,客游江湖居无定所,至清顺治十年(1653)前后,留居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咀镇之南岭。康熙四十九年(1710)迪中公第四子二世祖仁吉公,字碧崖,迁居县城南蔡家垸落籍并于1918年建祠于此。今上谱男女丁及其配偶共1500人。

时家圻支族一世祖初公(字华田,名德卿)原籍江西南安府南康县(今赣州市)。明永乐二年(1404)迁华,定居县内时家圻,即今鲇鱼须镇时新村,在县内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后人建祠于时家圻。今上谱男女族丁及其配偶共近千人。

塔市驿支族远源西平,一世祖自和公,字太极,明朝初期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谷村迁入湖北省应山县荆门洲安东乡羔观村长王垱。其后裔于明天顺元年(1457)迁居石首市话家垱镇桐梓岗。明嘉靖年间碧公,字拭甫,迁居县内塔市驿,并在此建祠,多次续谱。之后有部分族亲从塔市驿迁往湖北省监利县大垸管理区和嘉鱼县六溪口等地定居。今上谱男女族丁及其配偶共1700多人。

益阳支族由益阳七公祠、湘荆塘围、江苏、益阳待郎桥等支系组成。七公祠李氏于清嘉庆五年(1800),集益阳当地各支系合族建祠,统一派名,整合成智、仁、圣、义、忠、和、孝七公房,并筹银建祠,始称七公祠,合修谱牒,尊拜上述七公为各房一世祖。七房中有智、圣、义、和四房后裔,从清末至民国期间陆续迁入县内。湘阴荆塘围一支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迁入县内新河、治河渡等地。江苏      公于   年从江苏   经长沙落业于华容县团洲乡。益阳待郎桥迁华始祖为     ,于     迁新河乡双湖村。今上谱男女族丁及其配偶共  人。

长湘支族由以长沙为中心的我省其它地方迁入的李氏族亲组成。清末和民国年代,除益阳、湘阴、澧县等迁入我县组成新支族外,我省其它地方迁入我县的还有陶陶、长湘、新康、谷氏、子云、韶山、树本、乐塘、西来庵、新建、乌山诸支系,其大部分宗亲卜居于新建、梅田湖、操军、新河、幸福、注滋口、景港等地。今上谱男女族丁及其配偶共  人。

监利支族大多原籍江西省湖茫村,后几经转徙卜居于湖北省监利县。监利李姓已联合成荆南李氏。因监利县在唐武德四年前亦属我县管辖范围,且监利县与我县仅一江之隔,大量族亲迁居我县。合入该支族的有监利县尺八、毛李华、荆南小河、李家大屋场、五花台、仁义、朱河和赤壁市汪桥共十个(缺一)支系。今上谱男女族丁及其配偶共   人。

章华支族由沅江、澧县、干驿、蒿台杨李湾四支系组成。沅江大垅田……澧县支系一世祖一概公,迁华祖国恒公。干驿支系一世祖思旻、思孝公,迁华祖十五世昌来公。蒿台杨李湾支系近源江西吉安,明洪武二年(1369)必富公由荆州竟陵(今天门)迁蒿台,迁华祖士斌公。今上谱男女族丁及其配偶共  人。限于篇幅,结尾略)(春阳、振炎撰于乙未孟冬此稿业经除五里牌、时家圻、长湘支族外其余所有支族审查并修改。欢迎族贤继续修改。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