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一家》第18期

陇西一家18.jpg

宗祠建设选址启动

627日总族召开支族长会议决定成立宗祠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正式启动宗祠建设活动以来,建祠进务实阶段:719日,建祠办公室邀请了我县徐、陈、刘三个已建(在建)宗祠的宗族负责人来我办介绍经验。他们就选址、征地、融资、设计、施工、管理等详尽地介绍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916日、17日两天,由建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岳保公组织,总族常务副理事长凤鸣公和办公室副主任参加,特邀岳阳**风水先生傅焕彩现场指导,考察了徐、陈、刘三姓的宗祠,对我们拟建祠麻李港、铜溪庙、仙鹅寺、华容人家、蔡家湖、南山李家大屋场等六个候选地点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考察,正在土地资源、风水环境、交通方位、宗族人文传承、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选优(凡新撰稿)

南山支族理事会扶贫奖学基金10万元发放到人

97日上午,广州大艺文化艺术基金会、南山支族理事会扶贫奖学基金颁发仪式,在城关镇西街社区五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获奖、受助学生家长,该支族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各房房长共70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爱民先生,县政协原副主席、华容李氏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凤鸣公,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立武,县教育局副局长周金华等到会并颁发扶贫奖学金。会上李懋等34名学生分别获1000~4000元奖学金,李香等10名贫困学生分别获1000~2000元助学金,合计颁发扶贫奖学金9.8万元。

陇西一家(18)-1.jpg

该扶贫奖学金,由广州市大艺文化艺术基金会全额提供。该基金会属于国家民政部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基金会发起人兼理事长李亦非先生是广州华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本人和他领导的团队曾多次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提供帮助及捐赠。

李亦非先生又名秋波,是南山支族三房海份第25代孙。秋波公心系李氏家族青少年的成长,为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他提请该基金会设立《南山扶贫助学专项基金》项目。南山支族理事会与该基金会签订了《协议》和《管理条例》,由广州市大艺文化艺术基金会每年捐赠人民币10万元扶贫奖励南山支族学子。(春国撰稿)

201545以后

天门支族:金声1万元、李霞女士1万元、思红2000元;

长湘支族:李斌1万元、李翱1万元(以上均捐总族)。(惊山供稿)

续谱进度比比看

2015921总谱编辑部供稿

支族

世系登审(%)

家风楷模撰写篇数

序言完成篇数

人丁统计表

交初稿

交审后

改正稿

任务

完成

尚欠

桥头

100

/

16

12

4



归本

90

90

15

5

10



百官

100

/

12

3

9



铜溪庙

90

/

14

11

3


五里牌

100

/

5

3

2

3

南山

100

100

8

5

3

3

高李

80

/

12

11

1

2


龙门

100

100

6

2

4

2

时家圻

100

100

5

1

4


塔市驿

100

100

5


5

1


益阳

90

90

13

7

6



长湘

90

80

7

5

2



监利

90

90

7

2

5



天门

100

100

7

6

1

2

合计

/

/

132

73

59

13

6

合派套辈启动

918日,总谱编辑部全体成员共九人集体听取了华容徐氏族长徐怀山先生关于1999年合派套辈的经验介绍,并讨论了初步方案。之前各支族已开始统计入谱健在的人丁9月初以来,总谱编辑部已启动合派套辈程序将于10月召开支族长主编会议讨论方案初稿11月召开全体理讨论通过方案。

徐氏1999年即对全县28支不同派名的支族合为一大并统一了辈派。徐氏选择统一派字的方法由各支族选送优秀派字由总族评选。套派方法采取中间辈为基准辈,辈数少的支族辈份适当下移。(清闲居撰稿)

总 谱 凡 例

(讨论稿)

一、本谱既承原制,又循新规。除精选各原谱卷首内容外,新增《家风篇》。

二、本谱行文规则按《〈湖南省志〉编写行文通则》执行。谱中表述力求文字统一(《百官支族谱》遵其祖制)。

三、世系编排承苏式。支族之下分房,房之下分份(小房不分份)。房丁众多者份下分支。份或支下以世为序,同世者按“长、次、三……”长幼之序排列,后世的长幼之序按排第一世的长幼之序类推。

四、收入本谱的对象为华容李氏所有族亲,包括祖祠、祖坟、祖籍在华容的或在华容工作或生活的族亲,且本人自愿即入本谱,并成为华容李氏大家族的一员。

五、本谱的截稿日期:世系为20141231日,其它为20151231日。个别主动上门要求作改动的可延至2016631日。

六、本谱本着男女一律平等的原则,男、女族亲均可上谱。世系中女性族亲之子女仍随母姓李者一律往下续录。

七、关于行文规则上的具体规则:

1、凡“华容县”一律省“华容”二字,外省邻县不书省名,外省非邻县书省名,本省外县书县(区、市)名,不书省名。

2、族亲原则上不书姓“李”字。世系中单名一律不书姓“李”字,配偶姓“李”的书姓“李”字,女士的子女随母姓“李”书姓“李”字。

3、新中国建立后的族亲名按身份证或户口本上的用名。之前的按原谱所载名、字不变。

4、从191211日起即民国年代起一律用公元年号。

5、学历分别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大本”、“硕士”、“博士”。小学不书。

6、男性族亲称“公”,女性族亲称“女士”。

八、世系登录中的具体行文规则:

1、已故女性配偶书“妣”,女性配偶书“配”,女性族亲嫁出书“适”××。

2、新中国建立后出生的族亲的出生日期加公、农历对照。之前的保留两个纪年形式,一般不用皇帝年代而用朝代年号。

3、过继者书“嗣”,注明“出嗣××”,顶两家以上门户者书“祧”。嗣、祧子一般登录于、祧父之下。原谱中女婿入赘者仍书“赘”。

4、所生子女一律书在生母之后。

5、夫妻同住一地的,只书其中一人的家庭住址。

南山支族序言(二)

201346日,碧炎公在华容人家召开陇西堂华容李氏代表会议,发起合族续谱。我南山支族群起响应,由兴乐公举旗,挑选族亲,组成续谱班子,着手第九次续谱。历时三年,新谱告竣。

为力求新谱准确少错,续谱伊始,即按族亲聚居地划分小组,登门走访发动,确定组长、资料员,培训世系登录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印发《世系登录表》、《典型摸底表》,收集图片及人丁世系资料。在基本结束世系收集录入之后,组织了两次拾遗补缺,较好地弥补了八修时因经济条件与交通条件限制带来的疏漏。九修《谱》登录共5房、15份、3200男女丁,较八修时新增了600丁。他们分布居住在华容县城乡及周边县、市,族亲较集中的有南山、东山、治河渡、胜峰、注滋口、城关,监利县上车弯、朱河,石首市高基庙,南县华阁、明山头,君山区等地。本谱新增《家风篇》,将已故族贤与当代家风楷模编写入谱;新增《翰墨篇》,选编族亲的优秀字画、诗词、文章;新增《氏族篇》,集中华李氏历史、生活、应用知识于一体。开本由32开改16开,印刷由黑白改彩印,装帧也较前谱更为精致。初版印谱500套,并配制U盘文档,建立电子家谱,族亲可通过网上阅读并增删。应该说,新谱具有可学、适用、易懂之特点,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历史书、寻根问祖的工具书、宣传家风的教科书。

愚读书不多,蒙族亲抬爱,主持新《谱》纂修,虽力不从心,但在族贤支持下,终使家谱草成。我在修谱之学海泛舟三年,先贤之品行,今贤之德才,颇受教益,深为感动。

耕读传家,启裕后昆英才辈出。玉磬公官至尚书;李宝公敕封将军;玉林公官至广西道御史。时至21世纪初,军政要员、商企巨子、科技精英、社会名流更如雨后春笋。共有中共党员201人、团处以上军政干部18人、科技文化界高级职称9人、研究生17人、博士生5人、千万元资产以上商企人士49人。三房兴派秋波(亦非)公,武汉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从广东省经委岗位上离职下海创业,20多年奋斗,组建了广州华艺集团,自任董事长,拥有四个公司,成为了广东省政协委员、工商联常委,国内知名企业家,在国际上也颇有名气。四房兴派兴球公,出生农村,幼年历经磨难,受打击,遭排挤,甚至被取消民办教师资格。公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凭实力过关斩将,入主广州颐和学校校长。并创新发明,屡出成果,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家称号。

认祖归宗,充满了血浓于水的一脉亲情。本次续谱之初,编修人员两眼迷茫,凭南山李氏四字走访打听,所到之处,受到族亲们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监利县二房兴派兴辅公、春派春茂公将素不相识前来寻亲登录者安排宾馆住宿,请人作陪,亲自开车到朱河镇、上车镇找宗亲提供世系资料。其待人之诚恳,服务之周全,令人感动。三房林派金高公,祖上落户石首市马家垸至今100多年,因消息闭塞,这支族亲在八修《谱》中被遗漏。几十年来,他们如风筝断线,苦苦追寻。此次打听到我们合族续谱,他们无比兴奋,带着兄弟、子侄和见面礼,驾专车赶到华容,欢聚一堂,遂了近百人百年的夙愿。

出力出钱,体现出族亲爱家爱族的宽广襟怀。二房光派光洪公之妻梁幺二,28岁丧夫,38岁丧子,她把辛酉年(1921)七修木刻版族谱看作是对丈夫、儿子**的怀念,对李氏家族的一片赤诚,用56年的坚守,几经火灾、水患、兵祸、文化革命破四旧,让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为续修族谱提供了**的珍贵历史依据。四房兴派绍林公在八修族谱时,已年过古稀,他穿帆布鞋走遍了全县城乡角落和周边县、市,口询笔录,历尽艰辛,终使《李氏家志》(八修)问世。本次续谱参与者,有耄耋长者,也有而立青年;有奔波海外的游子;也有本乡本土族贤,出大力者30多人,捐资者51人。秋波公一人捐了20万元,并设立了助学奖学基金,兴球、春海、李元等公捐资均过万元。尤其我支族中的佼佼女士,诸如玉蓉、莲珍、淑群等,她们不计名利慷慨解囊,只为娘家兴旺发达。本次续谱,全靠众多族亲的善举!

穿越历史时空,前瞻李氏家族,我思绪万千,感慨无限。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先祖,给子孙们以顽强的生命;感谢历代先贤,为后代人成才成器,造就了百年树人的好家风;感谢当代族贤,为社会做出的无私贡献,为族亲树起了学习的标杆。由衷地祝福长者健康长寿,乐享天年,笑口常开;祝福壮者努力,驾政治清明的长风,大展宏图;祝福少儿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未来撑起一片蓝天,为家族的发展积蓄力量。

泱泱李氏,万代永兴!

                       华容李氏南山支族26世孙春国谨撰

                                 201584

一片丹心育英才

——曙光公简介

曙光公,高李支族三房蕃派,193671日(丙子年六月初三)生,中共党员,大学,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教40年,桃李满天下。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他历任学校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教育督导员、协理员和县督学等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行家,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有他的工作业绩简介,《华容县志》和《华容县教育志》中均有他的名录。

曙光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多次得到上级的褒奖、同行的好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1979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县群英大会,1987年荣获岳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他在任普通高级中学校长期间,十分珍视教育资源,极力主张不招重读生,不办复读班,不搞片面追求升学率,《岳阳教育》曾载文《敢于单方面裁军的好校长》予以褒扬。

曙光公好学上进,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效果好,深受业内人士好评。1977~1978年在华容师范任教语文,两次荣获全市师范学校统考第一名;1979~1983年在华容三中任教高三语文,四次荣获全县高考单科优胜奖;所任教班级的高考升学率年年列全校各班之首。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华容师范任教时,因当时教学资料非常缺乏,为适应师范教学,他独立编写了《现代汉语语音知识》、《中小学作文教学》等八本讲义,计60多万字,还受县教育局之命举办了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班,主编了初、高中各年级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为提高全县的语文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战中,曙光公撰写过几十篇优秀论文,有的在省级刊物《湖南教育》上发表,如《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有的在县教育局编写的《资料辑》中选载,如《浅谈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有的被指定在有关学术讨论会上发言,如《校长工作的》。他还与他人合著了《科学种田的故事》(湖南人民出版社),参与了《华容县教育志》(中国文史出版社)的撰写与修订,主编了报告文学集《难了这片情》(中国工人出版社)。至于受命撰写的经验总结、通讯报道、人物专访、大会报告、演唱脚本等等,更是难计其数

曙光公治家有道,教子有方。他的子孙个个心地善良、学识丰富,服务社会颇有贡献。文化大革命时期,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可他对子女坚持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使子女们养成了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的好品格,在学业上获得了成功。1977年恢复高考,大女桃君当年便考取了湖南省卫校,后来在岳化职工医院工作,获中级职称。197815岁的儿子文君考上重点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评上了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万方博通公司的副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项目管理部主任。三女惠君,也考上了中专,后获会计师职称。四女艳君,本科毕业,县人民法院法官,具有律师资格。孙子和外孙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现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曙光公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子孙们不仅对社会富有奉献精神,而且对家境不宽裕的本族长辈及兄弟们**同情心,常常慷慨解囊,资助其求学、治病、办理婚丧大事,从来不图回报。

曙光公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是教育战线一面旗帜,他现虽年届八旬,依然为传承家族优秀文化,弘扬先祖高尚美德而笔耕不止,贡献余热,是族亲敬仰的标杆!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